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州市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2023-02-08 16:04
  • 浏览次数:

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泰州市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泰州市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

 

为推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提升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促进节能减排降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国办发〔2021〕54号)和《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苏政办发〔2022〕49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铁水并举”“以水为主”的运输方式,推动泰州大物流体系建设,打造物流综合成本“洼地”和运营效率“高地”,全面助力泰州高标准打造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

(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明显提升,货物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联运枢纽体系布局更加完善、联运组织模式不断创新、市场发展环境统一有序,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水路和铁路为主的发展格局。到2025年,水路、铁路货物运输量分别达到2.63亿吨和14万吨,营运货车和货船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下降3%;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力争下降至13%左右,综合交通运输效能明显增强。

——联运枢纽体系加快完善。开工建设多式联运货运枢纽2个以上,联运枢纽体系布局更加完善;放大我市水运优势,推进建设通达港口作业区、产业集聚区、物流园区、大型工矿企业等的支线航道;加快普及应用先进快速换装转运设备,设施设备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联运组织模式不断创新。多式联运线路连线成网,培育形成至苏州、南京等方向的江海河联运示范线路2条,新增内河集装箱航线2条,多式联运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内河集装箱运输量实现稳定增长,2025年力争达到5.6万TEU;信息联通共享水平进一步提升,新技术、新模式集成应用加快,多式联运全程数字化组织水平不断提升。

——市场发展环境更加有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多式联运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培育形成1个以上服务优质、管理规范、示范引领作用明显的龙头骨干多式联运全程物流服务经营人;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有力支撑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

二、优化提升联运通道设施

(三)畅通高等级航道网。加快未达标省干线航道整治建设,推动实施兴东线航道整治工程,优化市域通江达海高等级内河航道体系,并同步做好支线航道扩容升级工作。强化连接重点产业集聚区、重点乡镇的支线航道规划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水运比较优势。(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参与,各市(区)政府、医药高新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市(区)政府、医药高新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四)提升干线铁路运输能力。配合推进干线铁路建设及既有线路扩能、电气化改造,提升铁路货运能力。积极配合国铁上海局、省铁路办、铁路集团、新长公司等相关单位开展新长铁路扩能改造前期研究工作,完善泰州段公铁运输接驳功能,提高普货铁路通行能力,释放货运功能。结合北沿江高铁等多条高铁线路在泰州交汇特点,开展高铁快运发展规划研究。(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参与)

(五)加快货运枢纽布局建设。推进港口物流枢纽建设,完善港口多式联运等服务功能,争取将泰州港打造成长江南京下游以下江海联运港区中心港。全力推动泰州西铁路货运站升级改造,加快推进泰州铁路物流园项目和苏中智慧物流园项目建设,打造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基地。以通道、产业和城镇布局为支撑,以省级示范物流园区为重点,在全市域布局靖江粮食产业园、江苏三江现代物流园、泰兴虹桥物流园、高港综合物流园等7个重点物流集聚区和泰兴市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兴化粮食交易市场、泰州医药物流集聚区等5个特色物流集聚区。(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邮政管理局、交通产业集团参与)

(六)推进集疏运体系建设。根据城市产业空间、综合交通枢纽及干线公路网布局特点,优化提升G328、S232等区域货运通道,畅通铁路、港口、物流集聚区等综合交通枢纽内部集疏运道路,打通枢纽运输瓶颈。强化引导,推动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物流园区、工矿企业及粮食储备库接入干支线航道,具备水运功能。挖掘既有铁路专用线潜能,适时启动宁启铁路泰州石化铁路专用线改造,推动共建共享。深化泰州港铁路支线前期研究。(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创新多式联运组织模式

(七)完善公铁水联运体系。切实加强铁路物流降本增效,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开行泰州至上海、宁波铁海联运班列,加快中欧(亚)班列接续线前期研究。发挥长江黄金水道效能,加大内河码头建设力度,加速江河港口联动发展。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加密泰州港至上海港、太仓港集装箱航线,完善集装箱江海联运网络;提升泰州港航线辐射能力,力争开辟至营口港、宜昌港、广州港等内贸直达航线,扩展直达重庆等港口的长江航线。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稳定的多式联运示范线路,开行泰州至苏州、南京等方向的江海河联运示范线路2条。(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水利局、泰州海事局、泰州海关参与)

(八)丰富多式联运服务产品。推动冷链、危化品、国内邮件快件等专业化联运发展。积极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鼓励多式联运经营人按照资源共享、网络共建、风险共担原则,探索建立多式联运专业化设备的共享、共用、共管平台,鼓励发展集装箱、半挂车以及托盘等多式联运设备的租赁业务。(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参与)

(九)加强多式联运市场主体培育。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和跨国物流公司在泰州设立总部机构或者分支机构。做大做强重点企业,全力打造市级港口集团,着力培育泰州港务集团、江苏优力博集团、泰州华盛物流公司等重点企业,鼓励港口、航运、铁路、物流企业、大型货主企业或者平台型企业等积极开展多式联运服务,加快向多式联运经营人转型。到2025年,培育形成1个以上全程负责、一体化服务的龙头骨干多式联运经营人。(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泰州海事局、市交通产业集团参与)

(十)推进运输服务规则衔接。以水运和铁路衔接为重点,推动建立与多式联运相适应的规则协调和互认机制。深入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以集装箱标准化货物单元为重点,探索推行协调互认的单证规划和服务规范,实现“一次托运、一张单证、一次结算、一单到底”的“一单制”多式联运全程运输。推广应用电子运单、智能化匹配、网上结算、线上通关等新技术,提升多式联运全程运输数字化水平。(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邮政管理局、泰州海关参与)

(十一)提升信息资源共享水平。研究推动交通运输、商务、海关、海事、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政务服务信息交互共享,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鼓励和支持网络货运、城乡配送物流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北斗系统在营运车船上的应用。加强铁路、港口、船公司、民航、快递等企业信息系统互通和数据共享,探索推动政企之间信息共享,构建完整的交通物流信息系统,实现泰州交通物流发展向智能化转型。(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泰州海关、泰州海事局、市邮政管理局参与)

四、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

(十二)推动大宗货物“公转水”“公转铁”。推动煤炭、建材、矿石等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充分利用已有干支线航道,进一步将大宗货物运输转向水路运输。加强港口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煤炭、粮食、木材等大宗货物集疏港运输管理。开展运输结构调整监测分析,跟踪监测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运量变化、多式联运发展状态等相关信息。(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交通产业集团参与)

(十三)大力提升集装箱运输服务。充分利用航道资源优势,推进集装箱运输体系建设。沿江地区重点发展高港港区集装箱江海联运业务。规划建设靖江集装箱码头,打造我市沿江上下游集装箱运输“双基点”。在姜堰、兴化内河水域各布设1个集装箱码头点,串联内河码头至沿江码头的水路通道,形成全市集装箱“江河海”一体化联运体系。依托内河高等级航道,按照“五定”班轮运行模式,发展“通江、达海、内联”航线,扩大内河集装箱航线覆盖面,提升联动长江下游、辐射带动中上游能力,提高对国际航线衔接水平。积极推广应用港口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TOS),实现内河集装箱港口全覆盖。到2025年,内河集装箱运量力争达到5.6万TEU。(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水利局、泰州海事局、泰州海关参与)

五、推进联运装备改造升级

(十四)加强联运技术装备研发应用。推广应用多式联运运载单元、快速转运设备等集装化、厢式化、标准化装备。推动标准化托盘(1200mm×1000mm)在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中的应用。鼓励研发建造、改造64TEU以上内河集装箱船舶,重点发展120TEU集装箱、200TEU滚装/集装箱多用途船舶。(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提高技术装备绿色化智能化水平。鼓励港口、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等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推动在港站枢纽规划建设充换电、加气等配套设施。在港区、厂区短途运输和固定线路运输等场景示范应用新能源重型卡车。积极开展省级绿色港口建设,推动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建设,加快推进港站枢纽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协同推进船舶和港口岸电设施匹配改造,深入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到2025年,港口生产新能源、清洁能源消费占比75%以上。(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泰州海事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六、营造统一开放市场环境

(十六)创新多式联运合作机制。推动交通运输、商务、海事、海关等部门多式联运政务数据安全有序开放。推动与上海港共同探索和创新港口一体化监管模式,完善一体化通关模式,推动实现洋山港与泰州港、宁波港与泰州港“联动接卸,视同一港”的通关运作模式。(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泰州海关、泰州海事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七、完善政策保障支撑体系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泰州市推进运输结构调整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全市多式联运和运输结构调整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地要编制推动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实施方案,并于 2023年4月30 日前报市交通运输局备案。(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各有关部门参与)

(十八)完善财政等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层面运输结构调整、多式联运相关资金的财政支持政策,研究制定泰州集装箱运输、海铁联运班列培育发展扶持政策,探索研究大型工矿企业、生产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公转铁”“公转水”扶持措施。(市司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完善用地支持政策。加大干支线航道网、港口、货运站场项目用地支持力度,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提高用地复合程度,盘活闲置交通用地资源。各地在国土空间规划指导下组织编制港口集疏运航道、铁路及产业聚集区、物流园区和工矿企业支线航道、铁路专用线建设方案,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参与)

(二十)严格督导考评。市级建立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动态督导评价机制,强化动态跟踪、分析评估、督导考评。开展多式联运发展水平评价,定期通报全市多式联运和运输结构调整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市级层面要加强对港口、物流园区、工矿等企业和相关部门的督导考评,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加强对多式联运和运输结构调整的监测分析,按季度总结形成工作情况报告,并填报《运输结构调整工作监测分析表》,于每季度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报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参与)

(二十一)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开展对多式联运发展和运输结构调整工作的宣传报道和政策解读,加强正面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多式联运发展和运输结构调整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市委宣传部、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各有关部门参与)

 

附件:1.2023—2025年水路、铁路货运量目标任务分解表

2.2023—2025年基础设施重点推进项目表

3.2023—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表

4.运输结构调整工作监测分析表


泰政办发〔2023〕1号附件.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